2015年11月10日

到30歲

我們在十幾二十歲時認識,在同一個地方待了幾年。後來邱先離開又回來,然後我們分開,往不同的方向去了。二十幾歲的最後幾年,我們各自在海的這頭與那頭,現在我們三十歲了。邱說,想聽我說一些這幾年的我。


這幾年我幾乎不間斷地每天吃一顆蘋果和一顆奇異果喔,但會這樣開始其實只是因為整年都可以用便宜的價格買到。

今天早上邊吃蘋果和奇異果邊看書時,才突然驚覺這件事好像變得和喝水一樣自然了。太專注在書的內容,手很自然地拿起叉子把水果送進嘴裡,牙齒咬一咬吞下肚,竟完全沒有意識到、卻也不擔心到底在吃什麼。

然後才意識到,我終於和時間的力量和平共存了。

從以前到這幾年,越來越清楚知道自己原來是個非常沒有耐心的人。每件事都想趕快做好,一件事做完才能進行下一件。無法耐心等候人生的自然發展,想趕快找到工作,趕快變成想要變成的樣子。最好能跳過曖昧階段直接說清楚是不是互相喜歡啊,最好一覺醒來就能溜溜溜地說德文。

德國的生活步調很緩慢,一開始覺得整個人被卡住了好痛苦。看醫生要提早一個月預約,出門旅行的便宜車票要提早幾個月訂,認識一個新朋友要花幾個月幾年的時間經營。掙扎著,要投降把自己交給時間,還是要跟時間跟這樣的世界打架。

再等一天、再等一天……再努力過一天、再努力過一天……最後用數羊的老招渡過了工作不順和失戀的難熬日子。終於,慢慢地和時間妥協,慢慢地覺得沒有那麼卡住了。


慢慢變成三十歲的這幾年啊,在以前從來沒想過的地方,過著以前從來沒想過的日子。

來德國之前幻想著,我一定會害怕全英文環境吧,一個人去另一個國家好像很可怕。但後來發現,對我來說,一個人背上背包到處走走很容易,沒有太多恐懼。在全外國人的會議裡提問其實也沒什麼問題。最難的反而是要學著放手不勉強,順時間的自然,順人生的自然。

然後才發現,其實每個人的舒適圈和框架都不一樣啊。以前總是想,要努力去衝撞這個世界,去挑戰框架,有一天才能理直氣壯地說話,才能把這個世界變得更好。現在覺得,原來去衝撞去挑戰,應該只是要為自己揭露最真實、隱藏最深的樣子。

傷痕累累又恢復之後,慢慢理解自己的框架到底在那裡,不舒適感到底是什麼。一邊試著理解,一邊尋找自己的路。


經過這幾年,覺得自己一定看起來改變了很多。但最掙扎的其實是那些不想改變的、想要留下的、始終無法捨棄的部分。

我喜歡把事情好好做好,不然就直接決定不要開始。我很懶得逛街,寧願在家做白日夢或是發呆。我不想要有太多東西,但是廚房裡要堆很多水果才安心。

越知道自己的真實樣子,也越來越不願意改變了。所以,也不試著改變其他人了。

如果我有好的地方也有這麼討人厭的地方,那應該每個人都是這個樣子吧。最後總是會遇到合得來的人,也總有辦法和合不來的人保持距離和平共處。

30歲,關於自己的事,是終於理解真的要先把自己顧好,才有能力不求回報地付出些什麼。

關於自己和其他人、和這個世界的事,要從關於生老病死的事說起。